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
管理系统 |
||||
. | . | |||
内容
管理系统 > 潘得巴 > 小额信贷扶贫 |
管理系统 1991年8月保护区制定完成了“中国西藏自治区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总体发展战略及1990-2000年发展规划”,并于1992年3月26日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十二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。 依照“总体规划”及保护区的区划标准,珠峰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、缓冲区(科学实验区)、经济发展区三个不同性质的区域进行管理。其中:核心区7个总面积10324.85平方公里,占总面积的32.45%;缓冲区5个总面积6254.93平方公里,占总面积的18.45%;过渡区总面积1656.30平方公里,占总面积的48.84%。 核心区:脱隆沟核心保护区:全区面积1569平方公里。 绒辖核心保护区:全区面积959平方公里。 雪布岗核心保护区:全区面积40平方公里。 江村核心保护区:全区面积372平方公里。 贡当核心保护区:全区面积1199平方公里。 珠穆朗玛核心保护区:全区面积约2400平方公里。 希夏帮马核心保护区:全区面积约3727平方公里。 |
|||
![]() |
||||
缓冲区:陈塘缓冲区:全区面积48平方公里。 帕卓 卡达缓冲区:全区面积2460平方公里。 聂拉木缓冲区:全区面积1015平方公里。 吉隆缓冲区:全区面积2598平方公里。 贡当缓冲区:全区面积170平方公里。 实验区:保护区实验区面积16561.30平方公里,在实验区内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向分为四个经济发展区即: 农业经济发展区 分布于朋曲河种、下游宽谷地区。包括定日县的东巴、岗嘎、云琼、翁嘎、扎果、白巴、曲洛、长所、错果、聂下和定结县的江嘎、郭家、萨尔等乡。 牧业发展区 分布于保护区北缘的藏南分水岭山地,西部的内陆湖盆区和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北翼山地。包括吉隆县的折巴、聂拉木县的波容、定日县的彭吉、加错、定结县的日物等五乡。 兼农兼牧经济发展区 分布于保护区中部的朋曲上游农业与牧业经济发展区之间过渡区。包括吉隆县的差那、聂拉木县的亚来、门布、锁作、乃龙、定日县的南果等乡。 城镇手工业经济发展区 保护区最大的城镇协格尔。 |
||||
保护区管理机构设置为:自治区珠峰工作委员会、林业局(自然保护处) 保护区管理局 四县管理分局 各核心区和缓冲区管理站及进区检查站,三级管理机构。 管理局在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下,开展对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工作,指导四县管理部门的业务工作;四县管理分局领导区域范围内的各管理站、检查站实施对保护区的管理和服务;管理站、进区检查站具体对核心区及缓冲区实施服务和管理。 |
||||
RETURN TO TOP | ||||
. | . | |||
Photo above: Qomolangma at Sunset. Photo by Future Generations. ? All contents of this site copyrighted QNNP Management Bureau, unless otherwise credited |
联系地址: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Tel: 0086-892-8821847 Fax: 0086-892-8821847 |
||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